主页 > 生活 > 正文

《星球大战》征服世界之后:粉丝的改编是致敬还是山寨?

更新时间:2019-02-08点击数:文字大小:

《星球大战》系列,可能是当今最大的文化IP之一。自它诞生的第一天起,便受到广大粉丝们热烈的欢迎。最近,《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出版,成为不少星战迷新年最期待的一本“星战百科全书”,如同书名所提示的,星球大战已经征服了全宇宙。

在网络还没有出现的年代里,粉丝们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观看翻录的录像带,不放过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信息,也不放过叙事的空白、多余的细节、开放性的片段——换句话说,一个粉丝可以进入《星球大战》叙事、将文本打成碎片重新拼贴、参与到文本中去的机会。十几小时的原始内容,在粉丝的反复观摩和交流中被转化为成千上万部新的小说、影片、漫画,甚至是“501军团”这样有着完善“人设”的角色扮演组织。

《星球大战》粉丝是全球最大的“盗猎者”群体之一。媒体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借用“盗猎”(poaching,一种在文学禁猎区内毫无礼节的洗劫)来描述媒体粉丝积极挪用文本进行创作、构建意义的实践。

我们想回顾以粉丝自制视频为主的《星球大战》“盗猎”小史:这种挪用是致敬还是山寨?新技术与网络如何助推“盗猎”行为?“盗猎者”们如何与版权方博弈,又如何被商业力量收编、圈养、剥削,成为资本的商品与免费劳动力?

撰文 | 开罗

在一个火爆全网的视频里,资深记者克里斯·泰勒(Chris Taylor)惊喜地看到了自己熟悉的一对夫妇——怀有八个月身孕的妻子利用自己的身材优势,把一个超重的外星人描绘得惟妙惟肖,丈夫则扮演了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类角色。

这不是什么沙雕视频——好吧,也许它是。这就是《〈星球大战〉未删减版》(Star Wars Uncut),地球上最成功的粉丝改编作品(它获得了2010年的黄金时段艾美奖)。这部片子是26岁的网页设计师凯西·皮尤(Casey Pugh)的心血结晶,皮尤和他的朋友们将《星球大战:新希望》(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分割成473个时长15秒的片段,然后让粉丝们在网上认领并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拍摄这个片段。由于来稿量大大超额,皮尤不得额外增加了大众投票环节。每一段票数最高的版本被剪辑到一起,构成了一部令人捧腹的狂欢——片中既有用动画制作的场景,也有变装皇后(drag queen)出场扮演莱娅公主的场景。但它仍然是一部《星球大战》,因为片中的剧情、镜头、台词都十分严格地遵循着原作的安排。作为“星战迷”一员,克里斯·泰勒自然懂得这部“既是《星球大战》又不像《星球大战》”影片的关键点在哪里:“幽默既来自重新认知熟悉事物的震撼,同时也来自兴高采烈的业余人士们那愉快而又认真的消遣。”

粉丝们用千奇百怪的创意,向《星球大战》致敬的作品——《〈星球大战〉未删减版》。

《文本盗猎者》

作者: (美)亨利·詹金斯

版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11月

我们无法知道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星球大战》系列造物主对这部影片的个人意见。卢卡斯影业礼貌地对《〈星球大战〉未删减版》表示支持,并祝贺它的成功,这是凯西·皮尤在项目开始之初,按卢卡斯影业的意思签署保密协议换来的。所以,没人能透露太多。

这件事激发了克里斯·泰勒的兴趣,他将自己考察全球《星球大战》电影及其衍生文化的历程写成了一本名为《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How Star Wars Conquered the Universe)的书。在这本书中,泰勒将粉丝群体的蓬勃创造力看作是星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研究。

《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作者: [美]克里斯·泰勒

译者: 任超 / 开罗

版本: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年3月

在最初创造《星球大战》宇宙时候,卢卡斯刻意追求一种“做旧”风格——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千年隼号的外观,它首次出场时并不是全新的、光彩照人的,而是充满了战斗中留下的使用痕迹。卢卡斯也许不会想到,“千年隼”号会变成《星球大战》命运的一个隐喻——当《星球大战》进入粉丝手中,其文本便无法永远保持崭新、一尘不染的状态,它身上会留下被破坏、被挪用、被粗暴对待的痕迹。然而对于“盗猎者”——粉丝来说,这些痕迹却意味着他们与《星球大战》之间的美好回忆。

前奏:“造物主”的底线

虽然卢卡斯影业(及其现在的东家迪士尼)一直在业内以对作品持严格的保护态度而出名,但在过去的记录中,“造物主”卢卡斯并不是一个不欢迎粉丝对《星球大战》进行再创作的人。

我是我们的《星球大战》电影世界——电影娱乐产业、影片和电视连续剧之父,我构建了这个世界,我训练了创作人员,我完成了这些作品。我是“圣父”,这就是我的工作。然后我们有了特许商品授权团队,他们搞了游戏、玩具和所有其他的东西。我把这些人称为“圣子”——圣子也差不多随心所欲地做了他想做的事情。然后我们有了第三个团队——“圣灵”,博客作者和《星球大战》粉丝。他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我来操心圣父的世界,圣子和圣灵可以走他们自己的道路。

——乔治·卢卡斯在2008年的采访,TotalFilm

乔治·卢卡斯

卢卡斯对粉丝再创作的宽容,与他本人对“怪才”(nerd)文化的热爱有关。年轻的卢卡斯是《疯狂》杂志——一本以将一切化为幽默为主题的讽刺杂志的忠粉。1980年,《疯狂》杂志推出了两位漫画家对《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的恶搞之作《帝国疯狂反击》,卢卡斯影业的法律部门发函叫停,并要求杂志移交这一期的所有利润,结果杂志方居然出示了来自卢卡斯本人的一封表扬信!从此,法律部门再也没敢给《疯狂》杂志写过信。卢卡斯团队成员甚至会给《疯狂》杂志投稿自己写的星战段子,卢卡斯本人也曾半开玩笑地说,他做《星球大战》就是为了给《疯狂》杂志提供素材。

既然卢卡斯拥抱了粉丝再创作,那么粉丝再创作也将在未来投桃报李。

受约束的粉丝

有一个巨型大狗会驾驶你的飞船,农场小子为了他只看到过全息图却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公主发了疯,机器人在争论是谁的错……他们和一个魔法巫师拉上关系,从海盗那里借飞船……简直是胡闹透顶!

——主演马克·哈米尔(Mark Hamill)论《星球大战》

《星球大战》似乎从被创造之初就在召唤粉丝对其进行再创作,尤其是喜剧恶搞的再创作。影片中的世界观既严肃认真,却又带着隐隐的疯狂——在1977年,厄尼·弗塞留斯(Ernie Fosselius)不是唯一一个那么想,却可能是第一个将恶搞《星球大战》的点子付诸实施的人。弗塞留斯和朋友们用四天时间拍出了一部《设备大战》(Hardware Wars)。这部影片堪称“脑洞大开”的巅峰——一台蒸汽熨斗扮演的歼星舰追逐着起义军的烤面包机,一个篮球的爆炸复制了奥德朗的毁灭,太空战的火光其实是独立日烟火的录像……总而言之,一部穷小子版的《星球大战》预告片。乔治·卢卡斯对此一笑而过,后来更宣布这是他最喜欢的粉丝致敬作品。

《设备大战》海报。飞船是用电熨斗做的,而公主的发髻是用肉桂面包做的!

《设备大战》有着独特的“山寨”气质,从人物的设定上就可见一二:山寨版的丘巴卡“伍基怪兽咀齐拉”居然是一只毛茸茸的棕色木偶。

对《星球大战》进行视频再创作的影迷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是喜爱制作业余电影的男性青少年。他们令人联想起少年时代用超8摄影机在后院拍摄的卢卡斯与斯皮尔伯格,作品中充满了“钱不够,创意来凑”的“极客”的趣味。这些影片的拍摄者大多是学生,背景不是家里的后院,就是学校的走廊、体育馆。一部亲戚朋友凑在一起拿着水枪打打闹闹的家庭录像就可以变成《小孩的〈星球大战〉》(Kid Wars),它的导演达纳·史密斯(Dana Smith)当年只有14岁。

只要你能证明自己是《星球大战》的信徒,卢卡斯影业一般不会找你的麻烦,即使你的作品恶搞到了卢卡斯本人的头上。1999年,南加大毕业生乔·努斯鲍姆(Joe Nussbaum)拍了一部名为《卢翁情史》(GeorgeLucas in Love)的短片。影片里,正在为一部叫《太空燕麦》(SpaceOats)的农业奇幻片而奋斗的“卢卡斯”有一名喘息起来就像达斯·维德的室友兼对手,一个高大多毛的朋友,一位尤达大师式的教授。而这位“卢卡斯”的灵感女神在结局的反转中被证明是他的亲妹妹。这部影片首周的亚马逊销量甚至超过了《星球大战前传一:幽灵的威胁》(Star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足以见得它是有多么受欢迎。2004年,一部名为《逃离塔图因》(Escape from Tatooine)的短片也用了这个把卢卡斯和星战宇宙联系起来的套路——平行地球上的林肯纪念堂里尊奉着一尊卢卡斯的巨型雕像。这部影片在官方组织的“《星球大战》粉丝电影奖”颁奖典礼上赢得了“造物主”本人特颁的“乔治·卢卡斯选择奖”——这个奖项只颁给那些不会对卢卡斯影业的权利构成威胁的粉丝作品。参赛作品不得包含裸露、语言暴力、明确的性主题或色情暴力内容。此外,除了卢卡斯影业允许使用的图像、音乐和音效之外,参赛作品中不得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来自“乔治·卢卡斯选择奖”的认可,可谓是对那些受约束的粉丝们的最高奖赏。

《卢翁情史》既是对《莎翁情史》的仿作,又是对《星球大战》的恶搞

这类活动为粉丝们提供了一个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使用《星球大战》材料进行再创作的空间。然而,在粉丝圈内外,针对这种有选择地“奖励”行为,也有一些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亨利·詹金斯曾在《融合文化》(ConvergenceCulture)一书中直言该比赛奖励男性粉丝改编的恶搞作品,却打压女性粉丝制作的、表现剧中角色浪漫关系的同人混剪(fanvidding)视频。粉丝圈内部也抱怨这类活动将“认定粉”于“转换粉”之上,前者是自愿受原著约束的粉丝,成员以关注剧情的男性观众、青年观众为主,而后者是不受约束、会篡改原著的粉丝,成员以喜欢看角色之间的情感和情欲关系的人为主。“认定粉”的再创作显然更易获得像卢卡斯影业这样的版权方的青睐,他们从“认定粉”那里吸收一些与主流品位相符合的内容,将剩下的内容推向边缘。

被边缘化的粉丝

在卢卡斯影业的眼中,奴隶女孩莱娅和她性感的比基尼是“星战正典”,而汉和卢克坠入爱河却不是。

多年以来,“转换粉”中喜欢看角色之间的情感和情欲关系的粉丝,以及他们再创作的那些“不符合原作设定”的小说和视频,一直是《星球大战》粉丝社区中存在却不被承认的一部分。早年间,虽然在《星际迷航》等同类产品的粉丝社群中,可能会涉及性爱情节的同人小说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但卢卡斯给“粉丝写的小故事”划出的唯一红线便是不能涉及色情内容。一位来自瑞典的粉丝创作了达斯·维德性虐未来女婿汉·索洛的限制级故事,因此收到了来自卢卡斯影业的法律部门的严厉警告。卢卡斯决定的事是不能开玩笑的:天行者卢克的演员马克·哈米尔从日本归来后,带了一些《星球大战》题材的色情漫画给卢卡斯当作笑话,结果卢卡斯当场火冒三丈,要求起诉制作方,这件事后来因为《星球大战》没有在日本进行版权注册而作罢。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类同人小说(slashfiction)的存在,曾一度让《星球大战》官方俱乐部威胁要关停所有的粉丝杂志,以阻止《星球大战》与这类粉丝群体中可能出现的色情作品扯上关系。

《星球大战》电视特辑之所以加上这段卡罗尔的戏,有两个原因:一是确保演员阵容种族多元,二来既打色情擦边球,同时又能通过审查的 PG 级歌曲表演。

这里要提到一段小插曲:虽然卢卡斯为同人小说划红线的理由是:《星球大战》的受众群体中的儿童不应该有机会看到在他们的年龄段不该看的内容,但《星球大战》的历史中却有着不光彩的一笔。1978年年初,二十世纪福斯认为两部《星球大战》电影之间的三年空窗期太长了,为了维护这个系列的热度,他们决定再推出一部《星球大战》电视特辑(福斯也有试水《星球大战》电视系列的野心)。这部特辑以丘巴卡一家为主角,剧中,丘巴卡的老父亲伊奇在居然在一台“心灵蒸发器”上看起了软色情节目!在它正式被踢出《星球大战》官方认证前,多年来,这部打了色情擦边球的特辑一直让卢卡斯烦恼不已。

丘仔的父亲伊奇用一台从商人那里买来的心灵蒸发器让自己放松。但他们看到的可不是摇滚乐队,而是非裔女歌手迪亚汉恩·卡罗尔(Diahann Carroll)……“我是你的幻想,”她盯着老伍基人悄声软语道,“我是你的快乐。”伍基人以高潮般的快乐咆哮着。“哦,”卡罗尔咯咯笑着说,“我们都兴奋起来了,不是吗?”

——克里斯·泰勒,《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

同人混剪的最著名代表作之一是《不管怎样》(Come What May)。这段4分47秒的视频用原作中的镜头搭配电影《红磨坊》(Moulin Rouge!)中的歌曲,暗示了《星球大战》正典中两位德高望重的父亲式角色——奎-冈·金和欧比-万之间超越师徒之情的一面。通过这样的再创作,粉丝创作者们解读、想象出了原作中没能完全展开的情节。不过,这个设定肯定会逼疯卢卡斯本人……

欧比-万知道他将永远爱奎-冈,无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战争、议会、讨厌的小男孩,甚至死亡。

——《不管怎样》视频简介

进入21世纪,随着大众对如何看待性取向的观念发生变化,对同人作品的污名化减少了。数字电影制作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让同人作品(尤其是同人混剪)也变得更加公开。争论的焦点已经从“‘篡改’原著的作品是否能被接受?”,转移到了“既然‘篡改’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那公司应如何与这类粉丝合作?”上。

可容忍的反叛者

并非所有的“篡改”《星球大战》的“转换粉”都是粉丝社群中的隐形人,但他们能得到《星球大战》系列“造物主”的恩准,要感谢的是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的力量。卢卡斯影业不再能选择性忽视自己不想要的作品、只选择自己想要的作品,公司也必须拥抱那些在网络上已经收获大量拥趸的作品——与这些作品和粉丝中的意见领袖合作,能带来公司需要的流量、口碑和关注度。

达斯·维达“梗”在网络上的流行便是一个例子。Youtube上点击量超高的粉丝自制剧《日班经理查德·维德》(Chad Vader, Day Shift Manager)让这位黑暗尊主成了地球一家超市的经理,不得不想方设法应对一帮笨员工。英国脱口秀演员艾迪·伊泽德(EddieIzzard)关于“维德莅临死星食堂点餐”的段子也很流行。漫画家杰弗里·布朗(JeffreyBrown)的“维德育儿四部曲”则把维达画成了面对孩子束手无策的单身父亲,引起了全球粉丝的共鸣——每一代星战迷都曾认为自己将会成为英雄的卢克或莱娅,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其实是家里的黑暗尊主。

《日班经理查德·维德》大受YouTube观众的欢迎,这部剧一共拍了4季,共38集。

卢卡斯对此没有意见。卢卡斯甚至接过了来自喜剧动画节目《机器鸡》(Robot Chicken)和《恶搞之家》(Family Guy)的讽刺之刃,还参与了《机器鸡》星战吐槽特辑的配音。这些作品可以被看作是卢卡斯影业和影迷再创作多年来互相抗衡的结果。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虽然“篡改”了《星球大战》中的角色,给他们添加了一层源于流行文化的其他东西,但他们的嘲讽都出于善意,也仍然谨慎地尊崇《星球大战》的原始概念和设定。达斯·维达“梗”之所以可以被接受,是因为其笑点建立在这个角色的“原始设定”和“粉丝再创作设定”严格对立的基础上,无论粉丝的再创作有多么疯狂,默认的“原始设定”是绝不会被改变的。换句话说,能被卢卡斯影业认可的“篡改”都发生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平行宇宙里,绝不玷污原作设定的一丝一毫。

就算是有着最严格服装标准、已经被卢卡斯本人认可并纳入影片的角色扮演组织“501军团”,现在也会举行像“夏威夷花衬衫竞赛”这样的活动——当然,这发生在平行宇宙中的地球上。

绝对不被允许的粉丝?

在网络时代的所有粉丝再创作中,有一种是绝对不被允许的——重新剪辑《星球大战》。

2000年,一名叫迈克·J. 尼科尔斯(Mike J.Nichols)的电影剪辑师做了一个名为《幽灵的剪辑》(The Phantom Edit)的《幽灵的威胁》删减版。这个版本比原版短20分钟,删去了原版中饱受诟病的冗长台词。这个版本迅速通过盗版碟和文件共享站点流传开来,卢卡斯影业迅速叫停了这一行为。另一个著名的剪辑版本是《重剪星战》(StarWars Revisited),这个版本建立在粉丝对卢卡斯影业推出的“特别版”的不满上。粉丝剪辑师按照心目中“特别版应该有的样子”修复了剧情前后不一致和调色等问题,同时更新了部分镜头和音乐。与此相对应的是去掉了所有乔治·卢卡斯后续修正,保留了1977版电影原貌的《去特别版》(Despecialized Edition)。在卢卡斯影业严格的监管下,这些剪辑版通常只存在于非法的盗版网站上和影迷的私下交换中。

卢卡斯和“501军团”——首个获得卢卡斯影业认可并被纳入影片的角色扮演粉丝组织。

在2017年5月,卢卡斯宣布《星球大战》系列的粉丝们可以通过一个叫Eyespot的网站,重新组合电影片段、上传新内容,创造出自己版本的电影。然而,该网站的使用条款中规定,粉丝在该网站上创建的内容所产生的所有权利均免费归卢卡斯影业所有。这一决定引起了粉丝间的争议。多年来,再创作作品一直被粉丝社群视为内部相互交换的礼物,这一礼物依赖于无私的动机、慷慨和互惠的行为流通,而如今,粉丝们坚守的“礼物”却要被商业投机者不花一分钱就收入囊中,然后被重新用来服务于其他市场。研究者苏珊娜·斯科特(SuzanneScott)将这一过程称为“礼物转送”(regifting)

圈养“盗猎者”

今天的《星球大战》的粉丝参与再创作还是一间广阔的教堂,能够包容所有的笑声吗?

它更像是一块“数字围场”(digital enclosure)——卢卡斯影业从杂乱的“草根”文化生产园地中筛选出来的一块纯净的、对商业公司友好的地带。它选择那些“篡改”程度在可容忍的范围内、有助于测试市场及培养未来消费者的材料,将那些虽然同样真诚,却可能会让原作产生歧义、会引起公众争议的材料排除在外。数字技术与互联网让这两种过去各自运行的逻辑发生交集,对此,哈佛大学法律系教授劳伦斯·莱西希(Lawrence Lessig)在《再混经济》(Remix)一书中,提出了“礼物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混合体“第三经济”(a third economy)将主导网络未来的说法。数字围场内,两种经济逻辑并存——粉丝社群中坚守的“礼物经济”逻辑,与制作公司所坚守的“商品经济”逻辑。在“数字围场”之外,粉丝掌控着不成文的运作规则;在“数字围场”内部,制作公司在版权制度的保护下占据着话语权,当有需要的时候,粉丝的再创作就会在此跨越不同的经济系统,完成从礼品到商品的转换。

Remix

作者: Lawrence Lessig

版本: Penguin (Non-Classics) 2009年9月

“数字围场”也许意味着粉丝社群和制作公司之间的情感博弈。制作公司在商业上征服全宇宙,但不得不放低身段,放任“千年隼号”被“盗猎者”们破坏、挪用、粗暴对待。“盗猎者”们如果放弃围场之外的自由,就可获得被升入圣殿和“造物主”平起平坐的权利,但从此成为被自己钟爱的事物所驱动的免费奴仆。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开罗;编辑:走走,风小杨。校对:翟永军。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书友转发至朋友圈。

《星球大战》或《西游记》,神话中的英雄之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