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国内 > 正文

2018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盛典,马化腾、冯仑、沈南鹏等现身助阵

更新时间:2018-11-19点击数:文字大小:

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F2科学峰会将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自9月8日正式公布“2018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后,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正式于18日下午15:30~17:00正式举行。作为重点支持媒体参与报道。

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现场,包括周其林、林本坚、李家洋、马大为、张启发等科学奖获奖科学家将首次联合现身颁奖典礼。此外,作为2018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以及未来论坛理事代表,包括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红杉资本沈南鹏、华兴资本包凡,真格基金徐小平、王强,北极光创投邓峰等知名企业家与投资人也共同现身助阵。

作为与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同期举办的重要峰会,据悉,这也是未来论坛年会更名F²科学峰会后首次亮相,更名F²科学峰会后,本次未来论坛年会更加聚焦前沿的科学讨论。全球范围内八十余位顶级科学家参加了本次F2科学峰会的共12场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免疫科学、摩尔定律、区块链、未来互联网、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多个重要科学领域。

从嘉宾分布以及峰会议题表现来看,本次F²科学峰会呈现出前沿、跨界的办会风格,在设置上与国际标准接轨,比如人工智能和脑科学,下一代生物医学系统,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交叉特点,这也是科学发展的趋势,未来各学科将出现交叉,甚至交融。以下结合部分论坛嘉宾分享开展介绍。

前沿科学科研多学科交融发展趋势明显

无论是从本次F2科学峰会12场科学研讨会的设置,还是从众多参会嘉宾的发言中都能够看到,前沿科学科研多学科交融发展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表面上看,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已经和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但现在的互联网就只是在一个“可用”的状态,距离真正的“好用”其实还有一定差距。斯坦福大学Nicholas W. McKeown教授在“未来互联网”研讨会中表示,从科幻角度,理想的互联网可以让人类无视物理限制而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沟通。这其中的一种关键技术,叫做网络可编程性。也就是说,未来最理想的互联网状态应该是,人们可以当做它完全不存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发起一个网络服务,这就意味着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同时服务质量更加稳定,使用户几乎感觉不到底层网络服务的任何起伏变化。沿着这个目标前进,未来互联网有可能针对各个细分场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AR/VR等开展更广维度的研究。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以及芯片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晶圆等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新增一倍,性能也将之提升。摩尔定律的提出促进了半个世纪的科技发展,但随40纳米、16纳米以及10纳米、7纳米等芯片工艺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芯片价格以及散热等物理边界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关于摩尔定律的终结也逐步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针对于后摩尔定律时代,集成电路以及芯片产业应该如何创新发展?在“摩尔定律的终结”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先生认为,目前整个产业都被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光刻技术每代负责微缩70%的发展娇纵惯了,反而导致了它们的创新能力下降。其指出,摩尔定律是从尺寸上不断微缩,但这种微缩是有极限的,有一天达到1纳米甚至原子级别,这样的话遇到瓶颈是在所难免。他认为在集成电路以及芯片工艺逐步触顶的后摩尔定律时代,不能只是把压力放在单一的集成电路或者芯片制造端,负责算力算法设计研发的机构都需要重新找途径创新。让不同的程序员在同一个芯片上编程性能差距巨大,他认为改变这种瓶颈状况需要跨界跨领域人员互相协助,不断的交互交融,协力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下一代生物医学智能系统研讨会中,哈佛大学与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刘小乐教授表示,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转向以数据为驱动力的改变正引发着巨大的变革,但海量基因编辑数据的存储、处理、挖掘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结合多位参会科学家的讨论得出一个论点,许多科研领域已经被打破了边界,不同学科之间必须交叉互助才能完成既定的研究目标。

启蒙科学精神,获奖人对话青少年

未来论坛特意设置“青少年对话获奖人”环节,鼓励与会青少年了解世界前沿的科学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科学挑战,激励更多青少年投身于科学,实现中国的“科学梦”。

李家洋老师谈到,有理想、有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做科研要具有追求真知的理想。研究生读书的目标,要高于仅仅找一个工作,也要高于对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追求。杨青博士也鼓励在场学子,希望获奖者的分享可以促发青少年学习、探索的力量和试错的精神,将来成长为更多的创新者、创业者和求索者。

冯小明教授与在场青少年分享了科研之路,他认为年轻人在科研工作中要坚持四点要求: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其次要敢于创新;三是要实事求是;四是要强化责任意识。本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唯一获得者,也是未来科学大奖建立以来获奖的第一位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林本坚教授对在座同学说,通过授课,除了教导专业知识外,他也期盼能激发学生创意,教导他们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成立于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是由华裔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目前设置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金。大奖希望奖励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获奖科学家对话青少年环节的设置将有助于影响社会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科学事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